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你是我的superman
我最喜歡在手作課程的時候觀察親子的互動,那是最容易看出平常互動的模式
今天,我們要教小朋友做不織布杯墊
我一邊走,隨時預備協助需要幫助的母子
-----------------------------------------------
我看到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坐著看媽媽努力的在裝飾他的杯墊
我問他:你怎麼沒有一起幫忙呢?
他說:我不會做。
我說:你看看杯墊上面想要加一些什麼東西?
他說:那...我要,愛心!
我說:愛心很好,剪刀給你,你可以自己剪。
弟弟開始剪( 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弟弟不太會用剪刀,拿的方式很生澀,有弧度的方向不會轉彎,直線也沒辦法完成)
這時,媽媽出手了
媽媽:我來剪就好了。你想要什麼東西?
他說:我想要冰淇淋。
媽媽:好,我剪給你。
媽媽很專心地剪出冰淇淋的形狀。
媽媽:你看,像不像冰淇淋。
他說:好像喔!媽媽,你是我的superman
媽媽:呵呵~對啊,我是你的superman
--------------------------------------------------------------
他們兩個都洋溢幸福的表情,也完成一個很漂亮的杯墊
Happy ending ?
說真的,這是很令人冒冷汗的家長
「孩子練習的機會被剝奪了。」
我們設計的活動依照孩子的能力,孩子應該是主體,家長是協助。但越來越多,我們看到角色反過來了,手作課好像變成媽媽技巧的展示課,簍空的蝴蝶結、可愛的POP字體、各種卡通人物,不斷地跟老師多要一些更專業的材料....,然後小孩呢?在旁邊看著媽媽、鼓勵媽媽、讚美媽媽。你發現了嗎?當我們太認真做一件時,會達到無我的境界應該就是這個意思。角色錯了!
一個好看的杯墊有這麼重要嗎?孩子親手做的才是那個最感動的吧,第一次收到小朋友親手做的母親節卡片,就算剪的歪七扭八,注音都拼錯,畫圖爸爸媽媽都看不出來,但知道那是孩子成長的軌跡。這些課程也是一樣的。
我的對家長的建議是
「忍住,忍住,忍住!」很難我知道。但在出手前,你先試著跟孩子一起討論做的方法,或是分工。接著你也試過讓孩子自己努力1分鐘(或是3次),再來,你也試過鼓勵他之後,最後才出手。出手是最後一步,不是第一步也不是第二步,是最後一步。出手也不是全部做完,而是孩子卡關的那個步驟,當你幫助他後,還是回到他努力的步驟。
挫折忍受度,是培養出來的。誰都不希望孩子失敗一次就哇哇大哭,覺得自己很無助。所以從小,你就要鼓勵他嘗試,失敗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了。那就試著從這最小的勞作開始吧!
但,有些人覺得,我的孩子就是沒辦法,這活動真的太難了
那我鼓勵家長回頭檢視三件事情
1. 報名課程時,是否有注意到年齡的限制
有些活動的成品真的很吸引人,連大人都想參加了,偏偏孩子的年齡不到,有些家長會跟我們說:我的小朋友很厲害,在學校老師都誇獎他很有天份;或是聽故事,年齡不到,沒辦法理解故事的內容,但往往進到教室後,才發現真的不適合,能力是隨著年齡成長與進步的,有些能力必須到一定的年齡才會開始發展,縱然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一點,但比起年紀大的孩子還是不足。
2. 觀察其他同齡小朋友是否有能力完成
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估方式,縱使沒有學過兒童發展,如果其他孩子有能力完成,你的孩子也應該有能力完成。發展是階段的,當跨進八個月這個年齡階梯,就應該會爬,發展就是這樣,跨進一個年齡層,它就有需完成的能力,沒有就是的話,家長應努力協助孩子達到發展的需求,而不是體諒他、理解他,幫他完成。
3. 平常有沒有機會讓孩子練習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把一堆沒用的廣告紙收集起來給我和弟弟,我們就在那邊剪剪、貼貼、畫畫。能力是漸進與練習的結果,比方說剪紙,一定要會剪直線,才會剪弧度,再來鋸齒狀,然後才會剪各種形狀。幼稚園和學校是教會小朋友怎麼剪直線,但要剪到直,不歪七扭八,就需要孩子自己練習。因為3C產品的發達,現在小朋友的閒暇時間都被電視、攜帶裝置佔據,反而很少動手的機會了,能力的培養當然越來越慢。
我理解父母愛孩子的心,看孩子是獨一無二存在的。
但,希望大家能用更客觀的角度來幫助孩子成長。
愛他,是幫助他變得更厲害、更成熟懂事
有個教授建議一個方法,我覺得不錯
「當你面對孩子,抉擇該怎麼辦時,不坊想像30歲的他跟你講一樣的話,你會怎麼回答他,你希望他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