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diary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去給我動一動
在現場很大的感觸是,現在的小孩怎麼很不容易靜下來
很像小蚊子一樣,在一旁繞啊繞啊的
爬上來爬下去
讓他坐好後就手翻東翻西
拿起護唇膏就開始在身體東西上抹來抹去
靠在你身上扭來扭去
你收進去一樣他拿出來一樣
看到家長好累喔
也難怪,到最後他們放棄了
一手抓住小孩,一手看手機
發現護唇膏塗滿手後,再不慌不忙的拿出濕紙巾擦一擦
好像唯一靜下來的時候,就是睡著的時候了
我常常想,為什麼會這樣?
以前的小孩
比較「定」,現在的孩子好「躁」喔
似乎要無時無刻想辦法幫他們排進各種活動
否則,他們就神遊亂飛了
有時候想說,是「卡通」的關係嗎?
研究顯示,類似海綿寶寶這類無邏輯的卡通
那樣的說話頻率、卡通人物跳躍式的邏輯、節目的節奏
造成孩子注意力縮短了
有時想說,是「教育」的關係嗎?
過於提倡多元入學
強調各種的學習方式
影片、活動、聲光絢麗的ppt,不斷吸引孩子的注意
孩子反而難以有練習控制自己
減少訓練「靜」的機會了
有時想說,是「生活型態」的關係嗎?
生活快速
追求效率
人與人的互動,透過螢幕
說話不需對眼睛、身旁的人講話可能也聽不到
自己的os一堆,但打出的文字卻很有禮貌
造成孩子把這樣的互動方式學習下來了
今天搭捷運
我觀察到了一個孩子
我想到最主要的原因了
幼稚園好小!
幼兒園有其設立標準
包含每位兒童所擁有的室內空間須達到2.5平方公尺、室外空間3平方公尺
但,對我來說,對兒童來說還是好小
這樣實在很難有空間讓他們跑跑跳跳
盡情地奔跑
幼兒園有經營的困難
也盡力在活動中安排各種感覺統合、律動等等的課程
但,想想小時候
可能是我在鄉下長得大關係
學校好大,下課都在校園奔跑玩鬼抓人
男生一隊女生一隊,抓到就集體換人
要不然木頭人是100公尺遠的奔跑型木頭人
還有好多攀爬的器材
這才是足夠讓孩子活動的空間
我看到,好多幼兒園,遊樂器材的室外空間需要老師帶隊才能去玩
在走廊上為了兒童安全不能奔跑
能活動的時間,大概就是早操以及下午點心後的時間
真的好少
也難怪,現在的孩子,很容易展現出一種身體很癢的感覺
不動就對不起自己的態勢
也真是難為他們了
年紀這麼小
搭捷運,坐好
吃飯,坐好
寫功課,坐好
看電視,坐好
連睡覺都是,躺好
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去給我動一動!」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自學鋼琴--樂理3--拍子
拍子
跟數學有點像
就是一堆加法、分數的概念
from: http://tw59302125.pixnet.net/blog/post/50502699-%5B%E6%95%99%E5%AD%B8%5D-%E6%8B%8D%E5%AD%90
我們先說拍子速度(tempo),一般標記於樂譜的開端,每分鐘多少拍 (beats per minute, BPM)是大家最習慣的單位。如速度60,就代表一分鐘拍60下,剛好跟時鐘的秒針行走一樣的速度。一般來說,練琴會搭配「節拍器」,可以設定曲子的速度,也訓練自己的節拍穩定度,不會彈的忽快忽慢的。
回到拍子,以速度60來說(可跟著時鐘秒針練習)
1拍(四分音符),代表每一拍彈一個音
2拍(二分音符),代表這個音符的長度,有兩拍的長度(聽到秒鐘走兩格)
4拍(全音符),代表這個音符有四拍的長度
來練習看看
接下來是比較難的附點音符
當音符右邊加上一個點點的時候,他就是附點音符,代表這個音要再多上半拍
以附點二分音符為例
2拍+2拍的一半(1拍)= 3拍
附點四分音符
1拍+1拍的一半(半拍)= 1拍半
一樣的,我們來練習看看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自學鋼琴--樂理2--認識鍵盤
鋼琴,琴鍵數量從61-97,數量越多代表能夠彈的音域越廣。
一般通常都是88鍵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好好練琴,我建議要開始習慣88鍵,還有真正鋼琴的力度
電子琴有幾個缺點
1. 琴鍵與真實的琴鍵寬度不同,如果習慣電子琴鍵寬度,彈到真的會很容易壓錯音。
2. 力度較弱,電子琴都常比較軟,久了手指頭也比較無力,彈到鋼琴時會有「飄」的感覺
當然,市面上還是有標榜琴鍵寬度與力度都仿真的鋼琴能夠選擇。
第一步,認識Do
鋼琴🎹由黑鍵與白鍵組成
黑鍵仔細看,是由2組、3組,組成的。
要找到Do的位置,很簡單
1. 找到2組黑鍵
2. 黑鍵前的白鍵,就是Do
所以,一個鍵盤有很多個Do,那中央Do呢?當然就是鋼琴最中間的那個Do了
完整對照圖
為什麼Do上面寫了C呢?
Do是他的唱名,當你彈鋼琴是他發出的是Do這個音。但是他有自己的名字,叫做C,所以C是他的音名。(有點像是人都有本名跟綽號一樣),對照一下吧!
Anyway
練習時間!
1. 在音符下方寫下音名
2. 在鋼琴一個一個上彈出來
答案
1. C E G E G A
2. G E G A
自學鋼琴--樂理1--認識音符
這是高音譜表,通常右手彈奏高音譜表的音符。
低音譜表,左手彈奏低音譜表的音符。
首先,從高音譜表開始,來認識Do Re Mi
音符像爬樓梯一樣,一格一格往上爬,往上一格就高一個音
由左至右分別為
Do(ㄉㄡ)Re(ㄖㄨㄟ)Mi(ㄇㄧ)Fa(ㄈㄚ)Sol(ㄙㄡ)La(ㄌㄚ)Si(ㄒㄧ)Do(ㄉㄡ)
7個音,不斷循環
每一個位置都有名字,譜表有5條線,由下到上,分別叫做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如果音符超過五線譜,可以往上加或往下加。比如:Do往下加了一條線,就叫做下加一線。
線和線中間為間,由下往上,分別叫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同樣的,也能夠上加或下加,比如:上加一間。
答案:
1. (3)
2. (3)
3. (3)
4. (2)
5. (1)
6. (2)
7. (2)
8. (4)
9. (4)
10.(1)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我不要收玩具
「收拾」這個習慣的建立,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小孩有他的小聰明,很會挑戰大人的底線
他們的小聰明,變化可多了
1. 瞬間變耳聾,當你下達命令的那一刻,他頭也不回的跑走了
2. 失憶,上一秒都很乖地答應你會收拾玩具,下一秒馬上忘記了
3. 能力退化,從5歲的哥哥變成2歲的弟弟,因為「他不會收玩具」
4. 大哭,堅持不收就是不收,你逼我,我就哭給你看
我們看到很多家長最後只好認命的自己收
當我們要去要求小孩,家長還會跳出來阻止我們說
「沒有辦法的,他就是這樣,我幫他收就好了」、「我們什麼方法都試過,打也打過了,不收就是不收」、「你不要叫他喔,他等等會哭,會吵到其他小孩子」......
不要這麼悲觀!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做「習得無助」,經過反覆的失敗後,當事情還沒發生就認定結果會失敗,而放棄嘗試。最著名的實驗就是把老鼠關在籠子,前方放一塊起士,每當老鼠碰起士時,籠子就會放電電老鼠,久了之後,老鼠再也不敢碰起士了,即使後來碰起士也沒有電了。不要讓孩子讓你「習得無助」啊!
其實,親子教養中,最重要的是「愛」(這不是廢話嗎),再來就是「堅持」。
所以,在下達指示前,家長一定要仔細、有智慧的思考過,自己的堅持是否合理。
一旦,規定下去,就要「堅持」
堅持,是可以很溫柔的;堅持,可以輕聲細語的
堅持,會花很多時間;堅持,需要智慧
你們覺得這是堅持嗎?
小明玩完玩具後,不收拾散在地板上,生氣的媽媽走出來說:「數到三,把玩具收乾淨。」
小明:「不要」,然後跑走
媽媽生氣地把小明抓回來,處罰他,打了他,要他知道以後必須收拾玩具,否則會被處罰。
小明哭得泣不成聲。媽媽也難過,安慰他,耐心的跟他解釋。
我會說不是,因為到了最後,小明還是沒有把玩具收拾乾淨。
堅持,是要求的事情,就必須完成。
過程不管如何,最後孩子必須把玩具收起來。
所以,舉例來說,媽媽可以一次、兩次、三次.......不斷不斷溫柔的提醒,直到孩子開始收拾為止(我目前聽過的最高紀錄是20次),當孩子聽煩了,他會知道你很堅持,如果他不收,這件事情就沒完沒了。
--------------------------------------------------------------
了解堅持的原則後,要怎麼進行這些過程呢?
我會說「環境塑造」非常重要,讓孩子自然而然會想把玩具收起來。
這個櫃子對一般家庭來說,太誇張了,但這只是舉例,當玩具有屬於自己的家時,會很自然的放回去。
取而代之,可以使用這樣的箱子,依照孩子的玩具量添購需要的數量。箱子外面還可以貼玩具照片,孩子就能對著照片來收拾。很多保姆,也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管理玩具。
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一個大籃子,所有的玩具放在裡面。孩子容易收拾(畢竟直接丟進去就好了),但缺點就是,零件容易一個一個慢慢的消失,直到過年打掃除,才在沙發下翻出它們。
第二是「確認孩子聽到你的指示」,很多時候我看到孩子正玩得盡興時,媽媽在旁邊說:「等一下要收玩具喔!有沒有聽到?」小孩乖乖說:「有!」
但我相信,媽媽的聲音完全成為背景音樂,有聽沒進!
家長應該打斷孩子的遊戲,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最好讓孩子自己再復述一遍,確認他知道你說了什麼。
最後是「協助」,有時候玩具的零件真的很多,孩子一看到這麼多的玩具,已經投降輸一半了,家長可以跟著一起收(我幫你吧!)、跟他分工(你收那半,我收這半)。這都會大大增加孩子收拾的意願。
加油!教養需要智慧、耐心(尤其重要),當你堅持了,你會看到孩子的改變。久了,你們的關係也會改變,「君子一出,駟馬難追」,如果你經常妥協在他的脾氣之下,你的規定就不再被他尊重與遵守,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幼稚園什麼都會自己來,回到家,什麼能力都喪失了。我們要我們的孩子成熟、獨立,而不是依賴、膽怯。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闖關活動--Quality time
在辦大型活動的時候,我們很喜歡設計各種闖關遊戲
尤其是小朋友跟大人要一起完成的那種
很多家長喜歡跟小朋友玩,但不知道要玩什麼
或是找不到時間陪小朋友
活動中,我們為家長跟小朋友創造這樣的機會
很像爸爸去哪兒,有了一連串的任務,一起努力完成
比純粹度假,什麼事都不做,親子的關係更能夠建立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高中同學的感情,是其他時期朋友無法取代的,畢竟經歷考試的革命情感
今天觀察到的家長,你們一定不陌生
他們在各大親子活動出沒
我們就稱呼他們為「迅猛龍」
迅猛龍一出現,馬上就知道
迅猛龍有幾個特徵
1. 小孩滿臉無奈
2. 炫風式闖關,迅猛龍技巧尤其厲害
3. 提著裝滿禮物的袋子
4. 喜歡跟工作人員多要一份送給在家的弟弟妹妹
小孩的無奈,完全可以體會
因為不是自己沒機會玩(迅猛龍炫風式幫忙闖關),要不然迅猛龍在場外下達各種指令(教練?!);再來,隨時被迅猛龍拉著走,難怪很難看到他們遊戲的喜悅,滿是無奈。
這樣的小孩,很容易發現,他們非常依賴
你請他們自己做決定、或是玩遊戲時
通常比較畏縮一點、或是偷瞄大人,希望有人出手幫忙
迅猛龍本身動作真的很快
很有策略性的過關、跑關,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有時候他們真的很趕,因為待會還要跑到不同活動現場闖關)
有一次我們準備了air hocky
有時候我們讓親子互相比賽,有時候讓不同的兩個小朋友對戰
不誇張,這位媽媽選擇了跟另一個小朋友(30歲 vs 4歲)
啪啪啪,秒殺!大家都傻眼了,蓋章,拉著小孩奔向下一關。
------------------------------------------------------------------
你是迅猛龍嗎?
在這邊,同樣的,想要給你們幾個建議。
1. 禮物很便宜,不需要這麼拼命。
人生很多事情都是選擇,哪件事情比較重要,而做出相對應的行為。
迅猛龍的行為,孩子會有什麼理解呢?
「結果最重要,過程不用在乎」、「贏最重要」、「我想要的有大人在,會幫我弄到手」、「玩遊戲好痛苦」..... 我不知道孩子小小的腦袋,會用什麼邏輯來看待這件事情。
一個贈品,預算通常30-100元,更好的150元。
但是,如果大人帶著孩子認真投入遊戲中,讓孩子真的開心享受其中。失敗一次,繼續努力,一起同享成功的喜悅,這不是更值得嗎?
兒童工作者,最看重的是過程,相信他看見你們這麼努力,還是會幫你們蓋下闖關章,然後大大鼓勵孩子的!
這也是標題說的「quality time」一段好品質的陪伴時間,勝過禮物幾萬倍
你帶給孩子的太重要、太珍貴了
雖然孩子可能因此少拿了禮物而難過一下下,但是遊戲過程的回憶才是留在腦中一輩子的
禮物說真的,最後很常變成定期清理的垃圾了。不用再累積這些垃圾了,那些只是吸引大家出門的手法罷了!
想想,你的行為,孩子會怎麼理解呢?
停下來吧,看看孩子,陪他一起玩。
2. 過關也好,不過關也好,又怎樣呢?
孩子在闖關時,忍住你的手,左手壓住右手,右手拉緊左手!
小孩當然比較差,不要覺得他很笨,都不會、聽不懂,他才在這個地球活了幾年而已啊~
他才覺得你到底在緊張什麼?你在說什麼聽不懂的語言。
這不代表,什麼都不做,站在旁邊看他,滑手機。
你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1. 當他看你時,對他微笑說:沒關係,再試試看,我等你,加油!
2. 跟他在一旁討論「戰略」,當然是用他聽得懂的“語言”。或是「觀戰」,然後再上。
3. 鼓勵他,堅持不放棄。
4. 示範一次給他看,提出自己的想法。
5. 玩得太激烈,幫他準備水解渴,拿衛生紙幫他擦擦汗,提醒他脫外套。
6. 陪他一起玩
..........
太多能做的事情,但就是別幫他闖關,打敗其他小朋友或是關主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你是我的superman
我最喜歡在手作課程的時候觀察親子的互動,那是最容易看出平常互動的模式
今天,我們要教小朋友做不織布杯墊
我一邊走,隨時預備協助需要幫助的母子
-----------------------------------------------
我看到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坐著看媽媽努力的在裝飾他的杯墊
我問他:你怎麼沒有一起幫忙呢?
他說:我不會做。
我說:你看看杯墊上面想要加一些什麼東西?
他說:那...我要,愛心!
我說:愛心很好,剪刀給你,你可以自己剪。
弟弟開始剪( 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弟弟不太會用剪刀,拿的方式很生澀,有弧度的方向不會轉彎,直線也沒辦法完成)
這時,媽媽出手了
媽媽:我來剪就好了。你想要什麼東西?
他說:我想要冰淇淋。
媽媽:好,我剪給你。
媽媽很專心地剪出冰淇淋的形狀。
媽媽:你看,像不像冰淇淋。
他說:好像喔!媽媽,你是我的superman
媽媽:呵呵~對啊,我是你的superman
--------------------------------------------------------------
他們兩個都洋溢幸福的表情,也完成一個很漂亮的杯墊
Happy ending ?
說真的,這是很令人冒冷汗的家長
「孩子練習的機會被剝奪了。」
我們設計的活動依照孩子的能力,孩子應該是主體,家長是協助。但越來越多,我們看到角色反過來了,手作課好像變成媽媽技巧的展示課,簍空的蝴蝶結、可愛的POP字體、各種卡通人物,不斷地跟老師多要一些更專業的材料....,然後小孩呢?在旁邊看著媽媽、鼓勵媽媽、讚美媽媽。你發現了嗎?當我們太認真做一件時,會達到無我的境界應該就是這個意思。角色錯了!
一個好看的杯墊有這麼重要嗎?孩子親手做的才是那個最感動的吧,第一次收到小朋友親手做的母親節卡片,就算剪的歪七扭八,注音都拼錯,畫圖爸爸媽媽都看不出來,但知道那是孩子成長的軌跡。這些課程也是一樣的。
我的對家長的建議是
「忍住,忍住,忍住!」很難我知道。但在出手前,你先試著跟孩子一起討論做的方法,或是分工。接著你也試過讓孩子自己努力1分鐘(或是3次),再來,你也試過鼓勵他之後,最後才出手。出手是最後一步,不是第一步也不是第二步,是最後一步。出手也不是全部做完,而是孩子卡關的那個步驟,當你幫助他後,還是回到他努力的步驟。
挫折忍受度,是培養出來的。誰都不希望孩子失敗一次就哇哇大哭,覺得自己很無助。所以從小,你就要鼓勵他嘗試,失敗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了。那就試著從這最小的勞作開始吧!
但,有些人覺得,我的孩子就是沒辦法,這活動真的太難了
那我鼓勵家長回頭檢視三件事情
1. 報名課程時,是否有注意到年齡的限制
有些活動的成品真的很吸引人,連大人都想參加了,偏偏孩子的年齡不到,有些家長會跟我們說:我的小朋友很厲害,在學校老師都誇獎他很有天份;或是聽故事,年齡不到,沒辦法理解故事的內容,但往往進到教室後,才發現真的不適合,能力是隨著年齡成長與進步的,有些能力必須到一定的年齡才會開始發展,縱然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一點,但比起年紀大的孩子還是不足。
2. 觀察其他同齡小朋友是否有能力完成
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估方式,縱使沒有學過兒童發展,如果其他孩子有能力完成,你的孩子也應該有能力完成。發展是階段的,當跨進八個月這個年齡階梯,就應該會爬,發展就是這樣,跨進一個年齡層,它就有需完成的能力,沒有就是的話,家長應努力協助孩子達到發展的需求,而不是體諒他、理解他,幫他完成。
3. 平常有沒有機會讓孩子練習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把一堆沒用的廣告紙收集起來給我和弟弟,我們就在那邊剪剪、貼貼、畫畫。能力是漸進與練習的結果,比方說剪紙,一定要會剪直線,才會剪弧度,再來鋸齒狀,然後才會剪各種形狀。幼稚園和學校是教會小朋友怎麼剪直線,但要剪到直,不歪七扭八,就需要孩子自己練習。因為3C產品的發達,現在小朋友的閒暇時間都被電視、攜帶裝置佔據,反而很少動手的機會了,能力的培養當然越來越慢。
我理解父母愛孩子的心,看孩子是獨一無二存在的。
但,希望大家能用更客觀的角度來幫助孩子成長。
愛他,是幫助他變得更厲害、更成熟懂事
有個教授建議一個方法,我覺得不錯
「當你面對孩子,抉擇該怎麼辦時,不坊想像30歲的他跟你講一樣的話,你會怎麼回答他,你希望他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訂閱:
文章 (Atom)